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通知公告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2017)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7日 点击数:11762

目  录


一、学院基本现状

(一)历史沿革与区位优势

(二)办学特色

(三)基础设施

二、学生发展

(一)月收入平稳增长

(二)专业相关度相对稳定

(三)雇主满意度保持稳定

(四)助学比例显著增加

(五)职业技能稳步提高

(六)学生管理逐渐规范,校园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七)学生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加强

案例1:开拓多元渠道,扩大助学金覆盖面

案例2:以技能竞赛,促技能提升

案例3:重视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三、教学改革

(一)调整专业布局,强化专业建设,彰显专业特色

(二)推进课程建设,对接典型工作任务,促进教学改革

(三)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四)引进和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五)修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六)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七)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初探国际合作办学

案例4:重人才培养,彰显专业特色

案例5:校企对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案例6:“校企合作,零距离高质量就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

案例7:督导听评课,提高教学质量

四、政策保障

(一)政策引导

(二)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政府履责

五、服务贡献

(一)产学研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积极参与,投身地方文化建设

六、面临挑战

(一)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二)整改措施

七、附件

(一)计分卡

(二)资源表

(三)国际影响表

(四)服务贡献表

(五)落实政策表


根据教育部《关于编制和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的通知》、河北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和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院2016年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信息,对本年度教育质量作如下报告:

一、学院基本现状

(一)历史沿革与区位优势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2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并经教育部备案,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由三河市人民政府举办,实行省市共管,以廊坊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地处河北省三河市,位于北京以东20公里,距北京天安门广场50余公里,距首都机场30分钟车程,距天津机场1小时车程,距天津港125公里。南距京哈、北距京平高速均不超过10公里,102国道从学院门前穿过,北京开往三河的930路公共汽车直达学院,区域优势明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院办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办学特色

自学院成立以来,在省教育厅和廊坊市委市政府、三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院领导班子带领教职员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 “质量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确立“一核心(人才培养质量)、两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三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四提高(教学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改革能力)”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初步形成了“重实践教学、重技能培养、重人格培育”的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综合办学实力。

(三)基础设施

学院基础设施满足办学需要。学院占地面积558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资产10850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62628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421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63万元。图书馆各类纸质藏书28万册(本学年新增3万册),电子图书28万册,专业期刊426种,报纸68种,阅览室座位数1245个。拥有满足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楼和实验教学楼8栋,教学用计算机2301台。校内实训基地1.2万平方米,实训设备600台(套)。

1  2015-2016年度教育部办学指标与我院基本情况数据对比

序号

办学条件指标

合格标准

限制招生

我院现状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1

生师比

18:1

22:1

15.32:1

2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15

5

93.50

3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生)

14

8

33.29

4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4000

2500

16304.16

5

生均图书(册/生)

80

45

121

监测办学条件指标

6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20

4.07

7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

54

160.98

8

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生)

6.5

19.61

9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8

86

10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

7

194

11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10

0

12

生均年进书量(册)

3

13

二、学生发展

(一)月收入平稳增长

对学院2016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200元,以2013届为基准,毕业生月收入稳中有升,2016届与2015届持平,比2014届高6.7%,比2013届高18.5%(见图1)。


图1  2013-2016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


(二)专业相关度相对稳定

学院2016届毕业生中有79.22%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与2015届、2014届、2013届基本持平(见图2)。

图2  2013-2016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三)雇主满意度保持稳定

学院2016届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为79.01%,比2015届低4个百分点,比2014届低1个百分点,比2013届高2个百分点(见图3)。

图3  2013-2016届毕业生的雇主满意度

(四)助学比例显著增加

本学年,学院在校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比例为45.4%,是2015年的1.02倍,是2014年的2.34倍,是2013年的3.69倍(见图4)。

图4  2013-2016年在校生国家助学金覆盖率

(五)职业技能稳步提高

本学年,学院在校生中有512人次获得各类型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以上的有174人次,占比33.98%(见表2)。

2  2015-2016年学生获证情况

序号

专业名称

学生获取的符合专业面向职业资格证书

名称

等级

人数

发证机构

鉴定地点

1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电焊工

高级

9

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校内

2

数控技术

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高级

25

廊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校内

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机械车工、机械钳工

高级

115

廊坊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校内

4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高级

25

廊坊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校内

5

会计与审计

会计从业资格证

无等级

240

各地市财政局

校外

6

物流管理

助理物流师

初级

60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校外

8

营销与策划

助理营销师

初级

60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校外

(六)学生管理逐渐规范,校园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学院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用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每个月组织一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并先后多次召开法制教育报告会、“关心女生 关爱女性”专场教育讲座、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等,主题活动和讲座的举办明确了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落实“两查一保”制度,学工人员坚持每周进宿舍查卫生、查就寝、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宿舍区安全稳定。同时,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月、彩色周末文艺演出、“迎春杯”、“迎新杯”篮足联赛、纪念一二·九运动大合唱比赛、迎新生联欢晚会、元旦联欢晚会、送毕业生晚会等活动30余场,累计参与达12000余人次,活动的举办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与锻炼的平台,推动了校园文化和谐发展。

(七)学生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加强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全过程、全覆盖、分层次、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通过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为高质量就业打下基础。

案例1:开拓多元渠道,扩大助学金覆盖面

2016年,我院在校生家庭背景多为多为农民和农民工家庭,农民与农民工家庭的经济困难程度相对较大。

为了解决学生实际经济问题,学院制定了《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资助工作规定》、《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办法》、《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从制度和经费上确保无学生因家庭贫困退学。

通过发放国家奖助学金和校内奖助学金、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津贴、发放临时困难补贴、减免学费等多渠道解决学生经济问题,共办理各项奖、助、勤、补、减等资助3657人次,累计金额369.967万元,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免去了学生就学的后顾之忧。

案例2:以技能竞赛,促技能提升

我院财经系物流管理专业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物流技能大赛,近150名物流专业学生参加了此次技能大赛。

面对压力,每位选手沉着应战,把比赛当作平时的一次训练,充分发挥训练中的水平,比赛进行地热火朝天。经过为期一周的激烈角逐,最终有30名同学表现优异,获得奖励。

物流技能大赛,成为教师们交流技能教学和训练辅导经验、学生切磋专业技艺的良好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我系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赛选手沉着应战

案例3:重视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学院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活动,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为高质量就业打下了基础。学院涌现出一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骨干,有些成为创业的优秀毕业生。如:张绍威同学2014年毕业于物流管理专业,2015年创立思创图远工作室,立足于大学校园,专为师生服务,设立了“快递小窝”,集申通、圆通、中通、邮政、顺丰、天天等多家快递于一体,实现收发同地同步,解决了校园一公里问题。深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优化了校园文化氛围,开创了全新校园快递新模式。

三、教学改革

(一)调整专业布局,强化专业建设,彰显专业特色

学院从高职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出发,以国家和河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为样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建立适应人才市场需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的专业,形成涵盖工、经、管、艺四大学科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本学年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2308人,设有机电工程系、财经系、计算机工程系、书法系、公共教学部等五个教学系部,招生专业19个,其中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正在建设的省级骨干专业,1个正在建设的省级传统文化示范性专业。各专业长期与企业开展合作关系。经过建校以来的专业建设,形成了制造类、财经类、工商管理类、现代服务类、信息技术类、艺术设计类六大专业群。

结合三河、廊坊市区域发展规划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学院制定了《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2010-2015年)》、《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年)》、《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书法方向)专业建设规划(2012-2015年)》、《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书法方向)专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为科学规划专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专业内涵,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方向性的宏观引领。

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推进内涵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聘请校内外相关专业的行业专家、骨干,先后成立了财金类、旅游类、计算机工程类、焊机类、机制类、模具类、数控类等专业建设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专业建设委员会吸收了中国工商银行、三河市旅游局、三河市机场办、中盈泰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邦士吉轻钢金属结构等行业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一线能工巧匠,他们就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知识技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单元课程开发、专业特色建设等提出了宝贵和中肯的建议。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对接,弥补了当前专业课程体系理论丰富而实践不足的缺点。

2011年,学院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学院借鉴重点建设专业的改革思路和做法,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创新,在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双方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开展实训教学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重点专业建设很好的带动了学院其它专业的建设,推动了学院各项工作的改革,使学院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办学特色进一步凸现,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被确定为河北省骨干专业建设项目,《文字的传承--书法的技艺传承》被确定为河北省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项目。学院以骨干专业的建设为契机,通过走访北京云商销售有限公司、三河市宏盛农业观光生态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互仁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十余家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服务社会、专业团队建设、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效,辐射带动专业群及相关专业的发展,推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二)推进课程建设,对接典型工作任务,促进教学改革

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不断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本学年,共开设课程总数为289门,其中A类课程46门,B类课程177门,C类课程70门。其中,1门正在建设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院级精品课。

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情,制定“一问、一听、一训、三评比”活动方案,开展优秀教案、优质课评比,开展课程建设与开发专题培训、面向学生第一次课说课评比、面向专家说课评比、优质课、观摩课等系列活动,提高教师授课能力水平;聘请示范性院校专家来校作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专题培训、课程开发路径的讲座、精品课建设的专题报告、面向专家说课说专业示范培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示范课、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讲座、核心课程开发讲座、专业剖析点评交流会、实践专家研讨会工作专题培训、课改交流研讨会、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专题讲座、职业教育最新文件精神学习培训会等,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制定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对接;采取“增、删、调、减”的办法,要求各专业重组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以硬性任务的形式纳入教研室活动、采取督导听评“课改课”等方式,推进“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升授课水平。

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归纳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合作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为有针对性归纳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特聘请了河北省职业教育专家丁德全教授全程指导实践专家研讨会。先后召开了会计、酒店、物流、模具、数控专业等实践专家研讨会。实践专家由来自北京云商销售有限公司、燕达集团、三河高斯机床有限公司、中通快递(三河分公司)等企业一线员工、中层管理干部、企业高管等组成,涵盖面广,能解决实际问题。实践专家研讨会重点完成四个任务:①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论证;②确定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③确定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④安排“工作领域-职责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分工。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召开,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专业课程、确定核心课程,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每个专业积极把实践专家研讨会的成果落到实处,把20个左右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解和课程转化,确保课程建设落实到位。

精品课建设按照河北省精品课建设的标准逐步推进,在课程的开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整合、教学模式的有效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取得成效,充分发挥了精品课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学院出台了《关于精品课建设的管理办法》,在全院深入开展了精品课建设,按照河北省精品课建设的标准逐步推进,在课程的开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整合、教学模式的有效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取得成效,充分发挥了精品课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建有院级精品课9门,每门课程建设经费1万元。精品课网站建设成效初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网站24小时开放,学院师生可随时浏览网上资源。校园网出口总带宽30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宽带1000Mbps,网络信息点数1808个,上网课程9门。

因课制宜,采取了“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促进教学改革,学院采用网上学习与专题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教改能力,使学校众多专业或课程教学有了新思路。如:综合英语采用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生主体、教师协助”的教学模式;仓储管理实务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数控技术采用了工厂教学法;酒店管理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营销与策划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使用、结合使用,激发了学生主动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专程来我院交流研讨英语课改工作。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制定出台《关于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的实施意见》,突出能力考核评价,探索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建立多元化、互补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考核的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探索性。

(三)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学院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到目前,学院共有数控机床四合一电气控制与维修实验室、焊接虚拟仿真实验室、营销策划与网络营销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等58个校内实践基地,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有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莱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燕龙生态度假酒店等3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家企业都与我院有合作关系。

从制度、人员、考核三方面,规范了实践教学管理。出台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关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指导性意见》等制度,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组织领导、过程管理、考察考核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使实践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各专业结合实践教学的具体特点,组建了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强化实践教学管理过程。本学年学院派出指导教师106人次。实践教学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态度、技能掌握情况及在实践中的基本素养和职业素质,成绩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

出台了《毕业生顶岗实习暂行规定》,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中段和第六学期,地点安排在“校中企”(三个实训车间:实训基地1.2万平方米,实训设备600台(套))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尝试订单班模式安排学生到合作单位实习。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校企双方对学生共同指导、管理和考核,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学院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表现、《顶岗实习鉴定表》的评价,占总成绩的50%。本学年 752 名毕业生参加了顶岗实习,覆盖率为100%。

实施“校中企”模式,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三个大型实训车间(数控车间、焊接车间、物流与模具车间)供校外企业入住,目前,三河高斯机床有限公司、北京金泰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若干家企业入住经营,形成了校内生产、实习便捷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条件,投资近1亿元建成了8层的2号实验楼。目前,实训室建筑面积达24808.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763.00万元。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对实训室进行管理,提高了实训的质量。专业课程均在实训室完成,实训室利用率高。校企共建的三个实训车间对学生全天开放,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中明确“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的毕业条件。把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融入课程内容,确保职业资格证获取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比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能开展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维修工、装配钳工等6个职业的初、中、高级等级鉴定工作。学生毕业前取得至少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了保障。

(四)引进和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经过六年建设,学院师资队伍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3人,其中专业带头人1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11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95%),双师型教师5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43.9%)。学院青年教师队伍文化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同时结合专业建设和发展实际,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本学年聘请校外兼职教师45人,形成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学院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专任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教学工作与师资队伍规范化建设专项活动,促进教师践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按照开放性与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逐步增加了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建设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业务培训与活动引领相结合的方式,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组织教师参加五期关于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国家级培训,累计参训22人次;二是先后组织60余名教师到省内外示范性高职院校参观学习,开拓视野;三是选派各专业青年骨干教师共计40人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机电工程系全体教师进入“校中企”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人均培训50天,总费用35万元,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四是邀请示范性院校专家来院做关于“说课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专业剖析”、“精品课程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治校的几点认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开发”、“课改”、“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等讲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坚持每周三的教研室活动及教师间相互听评课制度,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此外,推进“能工巧匠进课堂”活动,聘请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教学工作,企业兼职教师的加入,丰富了学院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也使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

为适应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学院选聘了一批行业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承担专业实践课程。如:苏宁物流公司的江山经理、薛忠良部长等。针对兼职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对拟聘兼职教师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保证其具有基本教学能力。学院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测评,定期反馈,使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淘汰不合格的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中,兼职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组成了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双师素质教师为中坚,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专职和兼职教师一起工作,共同研究教学改革,互助互学,取长补短,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些专业聘请了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发专业课程、确定核心课程,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并重的课程体系,进而完善了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专业建设落到实处。本学年45名兼职教师完成了51门课程,共计3768学时的教学工作量。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整体科研实力逐步提升,制定了《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教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建校以来,共有40项院级课题、27项市级课题、27项厅级课题立项,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

(五)修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学院发展实际,制定了《关于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该方案的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从社会调查、专业研讨、起草计划、修改定稿等四个方面十个具体步骤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对各专业重新进行调研、定位,与企业共同制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基于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企业所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根本上确保专业对接并服务产业。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实施了“一交替、二考核、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产业与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课程与认证考试相结合,学生的职业素质显著提高;艺术设计(书法方向)专业实施了“临创结合,以教促学,技道两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古代碑帖临摹的基础上完成创作,通过专业技能课、社会实践和各级书法展览和比赛,使学生成为懂书法专业知识、书写技能高、道德水平好的书法专业人才;投资与理财专业实施了“阶梯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行业发展需求,以岗位为主线,通过“岗位认知→岗位模拟→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主导性和主体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施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专业+公司+学生” 的教学管理机制,使生产实训实习一体化,深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六)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成立了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研究和审议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研教改、教学管理等问题。院长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主管副院长具体负责,教务处队伍精干,各系部设立教学领导和教学秘书负责本部门教学工作。

制订了涵盖教学运行、教学督导、教学质量监控、考试考核办法改革、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科研、精品课、听评课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规章体系;推行“一核心、二建设、三举措、四提高”(一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二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三举措:培训、督导、评比;四提高:提高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提高管理的系统化水平、提高管理的制度化水平、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的教学管理模式;使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师生可网上选课、评教、提交成绩和在线查询,实现了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

加强教学运行的过程管理,定期组织期初、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对检查内容、检查方式、人员构成、时间安排等合理部署,检查组成员对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学工作日志、教学秩序、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教师听课情况、学生座谈会情况、毕业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规定材料等方面进行逐项检查并点评交流,达到诊断问题、改进并促进工作的目的。

实行领导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学生评师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教务管理系统为平台,学生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网络测评,教师从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与安排、教学方法与改革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测评,共评出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134人次。通过举办教学教法、专业与课程建设等系列培训转变观念,开展优秀教案、优质课评比、面向学生、专家说课说专业点评交流会及全体教师大练兵等系列活动提升能力,实施“课改课”的督导听课活动促其提高,一系列的举措搭建了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

开展“德为首 训为基 能为先 生为本”的“四为”师德建设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教学工作与师资队伍规范化建设专项活动,全力打造一支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水平、职业能力水平的师资队伍,引导教师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校爱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放在首位。教师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也就有了为理想信念而不断学习、探索、努力、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七)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初探国际合作办学

国际合作办学有利于提升师生的国际视野,有利于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学院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拓新渠道。

案例4:重人才培养,彰显专业特色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学院重点专业,努力培育和增加特色专业。学院目前建有艺术设计专业(书法方向)院级特色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书法方向)是2012年创办并开始招生,是全国唯一一所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合办书法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国书法家协会派出17名国内知名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不定期为书法专业讲课,并在宣传方面给予支持。不断提高我院专业影响力和教学水平。经过4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且在全国书法教育界站稳脚跟,具有良好的影响力。

硬件方面,现有260平方米标准流水展厅一个,长期展出师生作品。160平方米大创作室一个,6个30平方米专家工作室,教学面积2千余平方米,是国内较好的硬件专业设施。

教学方面,根据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书法专业特点和本区域内的社会发展状况,采取了以“实践技能课为主,理论指导为辅”的总体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书法真行草隶篆五种书体的实际书写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书写技能获得稳步提高。同时,理论上加强对学法和教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写,怎样写,做到有的放矢,训练目的明确。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了“精训多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客座教授多的优势,适时邀请安排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审美层次,开阔视野,提高水平。在系部教学组织方面,形成“本院教师打基础,客座教授上层次”的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使书法专业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几年来有2名同学入展国家级展览,15名同学加入省级书法家协会,200余名同学加入地市书法家协会,且有10余名同学在省、地市书协举办的展览中获奖,入展达70余人次。教师张志庆获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第一名的佳绩,许春光、高兴全两名教师也入展国展2次,且在《中国书法》杂志发表论文达10余篇。

在教学中,注重实现高职特点,实现与社会企业的紧密联接,采用逐步递进的方式,实现学生由学校向企业的转化。一年级以校内学习、训练为重点,初步了解企业;二年级实行见习制度;三年级离校全员实习。实现了由“教学到见习,再到实习的阶梯式”,步入社会的培养模式,使学生与企业达到了无缝对接。几年来,先后与三河市教育局、武狄天成艺术馆等近十家教育部门和机构签订了见习与实习协议,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如韩旭、李彦峰等毕业生,毕业后很快建立起自己的书法培训机构,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其他毕业生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在实习期间有很多教育机构到学校物色学生签订用人意向。

案例5:校企对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为提高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直接对接,财经系召开了财经类专业实践专家教学研讨会。

   学院邀请河北省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丁德全教授莅临我院指导工作,会议根据我院实践专家遴选条件邀请了12位实践专家,他们来自三河市主流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从事过的岗位工作覆盖了财会类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我院教务处、财经系的领导、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骨干教师及财经系其他专业教师等近3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丁德全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介绍了实践专家研讨会的目的、方法、概念及注意事项,实践专家填写《实践专家职业发展历程》、简述并讨论了个人职业发展历程。实践专家的职业发展历程就是学生将来职业发展历程的写照,将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参考。

实践专家填写《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典型工作任务列表》、《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一览表》等工作表。这些工作表将为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组织等提供实用的、可靠的依据。

财经类专业实践专家典型工作任务讨论

案例6:“校企合作,零距离高质量就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财经系航空服务专业提出了“校企合作,零距离高质量就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

2+1指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

校企合作指2年在校学习和1年企业实习过程中,校企双方充分合作、共同育人,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使学生具有学生和准员工双重身份。教学全过程中,双方共同育人,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两年校内学习中,校企双方共同授课,校方按照人才培养要求由校内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企业方面派相关人员到校为订单班学生授课。除了课堂教学,还在实训室内按照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实训室模拟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边学边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基本胜任岗位工作,并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

第三年,根据协议要求,将学生送入企业顶岗实习。校外学习期间,企业负责为学生授课,由相关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工作实习,进行订单课程授课。校外实习期间,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签署企业、校方、学生三方订单培养协议,学生进入订单企业定向培养,进行为期一年的带薪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学生边工作边学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完全胜任岗位工作。这期间,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授课,共同评价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实习结束后双方自愿可在该企业就业,从而实现零距离高质量就业。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三方受益,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员工,且招收到满意员工,企业受益;学生在企业实习,还有实习补贴,学生受益;校方通过签订协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既可获得企业资助,又可师资共享,并且学生毕业后可以实现零距离高质量就业,提高就业档次,校方受益,从而实现校企生三赢。

案例7:督导听评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课程建设与改革,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务处对书法系、机电工程系、财经系和计算机系各年级的专业课进行了督导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全面听课方式,本学期共听取了45位教师37门课程。在听评课结束后及时与教师就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进行了督导信息反馈。

督导听评课基于教师“教学设计”与学生“自主学习”两个方面,实际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关注学生在小组活动、完成任务、展示成果中的各种表现;同时,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师进行了重点交流。如计算机工程系杨华老师的组装技术一课,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展开教学,各教学环节衔接紧密,流畅自然,整体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师生互动张弛有度。既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督导听评课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全院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上都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深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提升上有了新的起色。

四、政策保障

(一)政策引导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对高职教育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以国家政策为引导,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学院制订了《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专业社会调研方案设计的指导意见》、《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与师资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基本能力建设开展“一问、一听、一训、三评比”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意见》、《课程标准制订及管理办法》、《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质量考核评价方法》、《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方案》、《关于“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的活动方案》、《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冬季长跑”活动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则制度,为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办学综合实力,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政府履责

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由三河市政府举办,实行“省市共管、以廊坊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发展所需经费由三河市人民政府全额拨款。建校以来,三河市政府不断加强对学院的指导和支持,加大办学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2015年,三河市政府给与学院财政性投入总计15095.774万元,各项经费的投入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的建设等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河市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学院发展实际,会同学院分批次完成了学院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和行政人员的招录工作,为学院教学工作和日常管理提供了人员保障。

燕郊高新区管委会通过举办校企接洽会、大型人才交流活动以及燕郊高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学院联合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活动,为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五、服务贡献

(一)产学研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学院虽然建校时间短,教学任务繁重,但学院重视培养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承担横向课题,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技服务。我院李胜东老师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合作,于2011年11月完成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义的层次话题检测研究”中的“话题检测与跟踪工具软件”进行了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测试并形成了测试报告。

(二)积极参与,投身地方文化建设

学院莘莘学子积极投身三河市文化建设,每年五月在三河市文化广场举办“彩色周末——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专场晚会”,用形式多样的节目丰富三河市市民的文化生活。不仅如此,学院青年志愿者还积极投身到三河市公益建设中,参与环保植树活动、“减霾护绿”环保骑行活动、医疗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青年创业展示交流活动、深入敬老院慰问老人、深入幼儿园和孤儿院关爱儿童,志愿活动的开展充分彰显了我院青年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曾在2012年、2014年分别获得“河北省第二届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河北省第四届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六、面临挑战

(一)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深入分析,对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新要求,我院在人才培养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师资队伍年轻,高职称教师较少,实践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我院专任教师都是建校六年来新招录进校的,90%以上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年龄青,队伍新,缺乏教学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有待加强,高职称教师偏少。

原因主要是:新建院校,没有前身,白手起家,从零起步,

教师队伍年轻,尚未形成合理的梯次机构。

2. 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需要进一步增加,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广度需要加大,订单式培养工作需要加强,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机制有待完善。

原因主要是:新建院校和年轻的队伍,对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比较重视,而对开拓校外企业投入精力、财力不够,机制不健全。

3.学院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院存在着内部管理机构较少,缺少科级管理层次,管理制度和政策需进一步灵活等问题。同时,和省内同等院校相比,职工收入需要进一步提高。

   原因主要是:新建院校,体制机制尚在完善之中。

(二)整改措施

作为一所无任何历史积淀,边办学、边建设、边发展的新建院校,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与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宏观要求相比,我们深感巨大压力。针对上述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培养质量、创新机制体制、办出优势特色,为培养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努力。重点采取以下措施着力整改:

1.完善政策和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培训。对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培训。结合高职院校师资的特点,科学设定三个培训模块: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要求、高职教师的特有素质和能力要求、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环节。坚持按照文件规定的考核内容,对每一位教师都要公正、公平的考核,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考评标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务评聘、奖惩等挂钩。通过考核,激发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健全奖励制度。学院将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奖励制度,校内分配坚持向教师倾斜、向教学一线倾斜、向高层次人才、优秀团队倾斜,重奖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真正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积极引进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高级职称教师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引进具备优秀技能的企业能工巧匠,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能力素质结构。

2.完善办学体制和机制

学院将积极争取市县两级政府对学院的更大支持。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健全内设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教职员工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绩效考核为核心,以教学科研、专业建设需要为导向,科学设置教师职务岗位,推进教师岗位聘用制,积极探索有助于教学团队形成的教师岗位设置办法,赋予团队负责人更多的自主权,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3.加强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逐步推进“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办学模式。学院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各专业实施“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学校教育教学+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践+就业”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学院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养成。

加强“校中厂”、“厂中校”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主动与三河及周边企业沟通协商,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把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

4.开展多元化合作办学,增强办学活力

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办学,增加学院办学投入主体,灵活办学机制,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效益。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加强与京津高职院校的合作,争取共同招生,共同培养,资源共享。开展与国外同类院校的合作,争取合作办学。国内国外分段培养,课程互认,互派教师等深层次合作,提升办学影响力。

七、附件

(一)计分卡

3  2015-2016届毕业生的计分卡

指标

单位

2015

2016

1

就业率

%

92.74

95.61

2

月收入

3200

3100

3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81.31

79.22

4

母校满意度

%

94.50

93.80

5

自主创业比例

%

7.30

0.00

6

雇主满意度

%

——

——

7

专业大类月收入

——

——


4  2015-2016年资源表

指标

单位

2015

2016

1

生师比

18.82

15.32

2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30.71

43.90

3

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时间

14.34

16.80

4

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

%

4.62

5.07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14351.64

16304.16

6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

0.10

0.90

7

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

2.62

3.91


5  2015-2016年国际影响表

指标

单位

2015

2016

1

全日制国(境)外留学生人数

-

0

2

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

人日

-

0

3

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时间

人日

-

0

4

专任教师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指导时间

人日

-

0

5

在国(境)外组织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人数

/

-

0

6

开发国(境)外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学标准数

-

0

7

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

-

0

6  2015-2016年服务贡献表

指标

单位

2015

2016

1

毕业生人数(合计)

1089

752

  其中:就业人数(合计)

1010

719

毕业生就业去向(以下三类都填,总和不受100%约束):

  A:留在当地就业比例

%

21.38

21.28

  B: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比例

%

88.60

84.31

  C: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比例

%

4.70

4.26

2

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

0

0.20

3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万元

0

20.10

4

技术交易到款额

万元

0

0

5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万元

0

0

6

公益性培训服务

人日

0

0

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单选):省      级(      地市级(√)

行业或企业(        他(  

(五)落实政策表

7  2015-2016年落实政策表

指标

单位

2015

2016

1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25062.00

28356.04

2

其中:年生均财政专项经费

8317.54

4961.68

3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163

163

在岗教职员工总数

261

255

4

生均实习企业财政经费补贴

/

0

0

5

生均企业实习责任保险补贴

0

0

6

企业兼职教师人均财政补贴

0

0

7

专任教师总数

127

123

专任教师参加省级培训量

人日

28

113